中华民族历来有崇文、尊师、重教的优良传统。天地君亲师。师与天地并列,与君亲同行。“曾子避席”“拾履拜师”“程门立雪” 千古佳话传至今。不敬师不爱师,轻背负欺师灭祖的骂名,重导致教育凋零,社会停滞。柳宗元《师友箴序》疾呼。为人师者众笑之。举世不师,故道益离。

尊师。国将兴,必贵师而重傅。天地为大,亲师为尊。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。凡学之道,严师为难。师言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学。疾学在于尊师。《吕氏春秋.劝学》。古之圣王,未有不尊师者也。吕不韦。天子号仁圣,任贤如事师。杜牧。古之学者必严其师,师严然后道尊。欧阳修。无不展现尊师的一脉相承。1984年首设教师节。更是对天下教师的尊敬。“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”,不仅是一句激励人心的口号,更是教育改革的奋斗目标。

敬师。负笈千里,苏章从师之殷;立雪程门,游杨敬师之至。道不尽敬师之深。清纪晓岚《论教子》约言之有四戒: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;又须规以四宜:一宜勤读,二宜敬师,三宜爱众,四宜慎食。著名教育家徐特立一生坚持兴办平民教育,在他60岁生日时,毛泽东同志在祝贺信中说:“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,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,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。”说不完爱师之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