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膏山风景名胜区,位于山西晋中市灵石县南关镇东峪口(大运高速仁义收费站往东8公里)。石膏山风景名胜区的最大特点就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交融,并且以自然景观为主,可以用:雄、奇、青、秀 、巧、五个字来概括。

石膏山之名,弗取矿物质石膏之意。《春秋玄命苞》曰:“膏者,神之液也。”故石膏之意乃指石中流出乳白色汁水,遇空气凝结而成钟乳石者也。盖因古人不解石灰岩层渗水形成钟乳石之谜,致有“膏山活石”之说,并演绎出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化身之一的白衣大士在此山坐化归真,“感石滴乳,抱裹真身”的一段美丽传说。石膏山之名源自石中流津如膏,“膏山活石”之说亦因此而言;抱佛洞之名源自膏液包裹白衣大士真身,“膏山叠翠”之景亦因此而成。

主要景点:
1、青云寺
出南天门向北上行500余米,在西峰龙岩顶上,有一座青云寺,为明朝嘉靖三十二年禅宗弟子弧月和尚所建。传说中,青云寺建筑十分宏敞壮观。规划中的青云寺,将继续作为禅宗道场,主要修建有大雄宝殿、天王殿、山门、白衣大士殿(观音殿)、延寿殿、地藏殿、财神殿、护法殿等。

2、青云塔
在石膏山西麓,有一段视野极为开阔的缓坡岭脊。此处建有一座九层高塔,称青云塔(千佛塔)。塔内供奉千尊佛及三十二观音像。

3、保安禅院
保安禅院是天竺寺僧人证经说法之地,进行了大规模的复修重建。新建的保安禅院回廊阁楼,功能齐备,明月悟空,清风禅语。游人在这里小憩,既可以品味香茶,谈古论今;还可以挥毫泼墨,把酒吟诗。

4、三大士殿
三大士殿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,初为保安寺,崇祯末年改为天竺寺,清顺治时改名为保安禅院,到雍正年间,又复改为天竺寺,三大士殿是天竺寺的一个大殿,供奉观音、文殊、普贤等菩萨。

5、龙吟书院
龙吟书院位于石膏山核心景区卧龙沟,总建筑面积5000m²,共包含五所庭院,是文人雅土交流思想、切磋书法和展示技艺的场所,使景区在展示自然景观的同时,闪耀山西人文特有的文化魅力和文化积淀。龙吟书院设有书画家工作室、作品展室、茶饮室,琴棋书画和住宿休闲一应俱全。

6、舍身崖
舍身崖在天竺寺景区。位于西峰南天门外而西北面向的悬崖绝壁即是。这里左立绝壁,右临深渊,仰可万仞,下视千丈;苍松怪柏,植于崖隙之中;岚雾白云,缭绕于石径之上。人行于此,有匍匐爬行者,有倚壁挪步者,无不头晕目眩,心惊胆战,目不敢斜视,魂不敢离舍,直到进得南天门,方可长舒一口气。

7、抱佛洞
抱佛洞又称白衣洞,在天竺寺景区。白衣洞建有白衣寺,白衣寺历史古老,建筑简陋,仅木栏三面围绕,一尊白衣菩萨石像端坐而已。白衣洞建筑一直简陋,“奢华”时亦不过“修殿一间”。

8、龙王洞
龙王洞在天竺寺景区,位于石膏山上岩溶洞之东侧,洞高5米,宽8米,深10米许,洞内建龙王祠。龙王祠面阔一间。洞前辟有四级平台,红条石漫地,松柏间植,环境幽雅。洞东通一小洞,深不可测,洞口壁上有赭红字迹“龙水宫”;洞内泉水汩汩而出,清澈异常。洞外崖壁石缝间平生一株山桃,主杆直径不过10厘米,贴地生出百十根分枝,呈扇面状。“扇面”有3米多长、2米多宽。每逢阳春三月,满树桃花盛开,有如凤凰展翅。这就是石膏山古景之一的“龙凤呈祥”。

总之,素有“高原翡翠,避暑胜地,天然氧吧”之美誉的石膏山风景区,既有泰山之雄,华山之险,桂林之奇,又具有庐山之秀,黄山之美。在这里,春看山花夏看绿,秋赏红叶冬望雪。石膏山无一处不是旖旎千态,无一处不是风情万种。我在石膏山等你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