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在参观汽车博物馆时
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?
▼
有人说是可以看到
一辆车
从简单到复杂的全过程
汽车从被发明至今
每一个零部件
大到缸体小到螺丝
看似简单却大有学问
01
车灯
汽车的灯光系统是我们夜间行车安全保障,具有照明和警示的作用。
尤其是汽车大灯(前照灯),亮度不够或是穿透力太弱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。

从最初的煤油灯、乙炔灯,到现如今的LED大灯、激光大灯。
光源升级不单单为了照得更远更亮,还要考虑到寿命,功耗、成本、交通法规,当然还得配合整体美学设计。

总而言之无论哪种灯,设计起来都要面对相同的难题:如何将灯光原件与愈加复杂的外形设计完美融合。
“尤其是一些车型高低配采用了不同的光源,技术人员需要在相同形状的灯腔内,合理安置不同灯源,兼顾照明要求和美观要求。 ”
车灯在发光时还会发热,功能越多的灯越热,所以内部还要有高效的散热模块才能保证车灯长期稳定工作。

而在我们看来也许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灯罩,既要密封也要透气,既要透光还得抗紫外线,也不简单的哦。
02
轮胎
爱玩车的人都知道轮胎有着多大影响。
轮胎对车辆的抓地力、操控性、舒适度、噪音控制以及极端环境下的车辆性能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橡胶是制作轮胎最主要的原材料,产地基本都在热带。
但是请大家想想,世界上的轮胎品牌,好像没有热带国家,基本都被发达国家垄断了。
核心原因就是:橡胶容易获取,但轮胎配方的科技含量却非常高。
就跟可乐是高级糖水类似,轮胎主要成分是天然橡胶,但真正影响轮胎性能的添加剂才是“核心技术”。

花纹是决定轮胎性能的另一个重大因素。
深浅不一的纹路,是轮胎厂商每年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设计而来的,每一个橡胶块的形状、大小、凹槽深浅,都决定了轮胎独特的抓地能力。
一条看似简单的轮胎,不论是配方还是花纹的技术含量都非常高,而且被少数企业垄断。
所以不同品牌、乃至同品牌的不同系列,轮胎性能和价格上的差距都非常大。
03
座椅
汽车座椅同样如此,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。
大部分人只会看座椅的软硬,够不够宽大,用了什么材质,却不知道座椅作为跟乘客接触时间最长的零部件,要求是非常高的。
首先座椅得跟车身一样通过碰撞安全测试,追尾时头枕还得保护颈部,毕竟这是我们最后一道屏障。

座椅面料也要耐磨、有弹性、抗油污
其次,行驶中所有路面变化,经过底盘悬架滤震以后,都会通过座椅传递到身体上。
优秀的座椅可不是一软到底,除了传递路感之外,要让大家久坐不累,太软的座椅反而会让人犯困,尤其对驾驶员而言,并不是一件好事……
最后座椅的坐姿也相当重要,这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人体工学。
只有座椅的坐姿确定了,方向盘、踏板、中控台、车门等等这些位置才能够最终确定。

你或许很难相信,汽车座椅是除了汽油车动力总成和电动车三电系统以外,成本最高的零部件之一。
想要设计出一款优秀的汽车座椅,其研发难度不亚于调校好一款发动机或是变速箱。
04
音响
最后说说音响系统,它的科技含量一点不亚于前面三者,高级的汽车音响也并不是比谁喇叭多、嗓门大。
整个音响系统需要结合整车的功耗进行选择。
如果盲目的给车辆加装大功率的喇叭,车自身却没有对应的功放设备,效果也会大打折扣,而且对电瓶和发电机的压力也很大。

另外音响系统还要跟整车的NVH设计同步进行。
因为车体是个金属空腔,是天然的共鸣腔和回音壁。
音响系统在设计之初,需要考虑声场、谐波、共振等因素,还要尽可能把“甜点”放在乘客耳朵附近,营造出剧院般的震感效果。

当然现在很多高级车都有主动降噪,这也是通过音响系统实现的。
“通过多组麦克风采集环境音,同时用喇叭释放反向声波将其抵消,让驾驶环境更静谧。”